中南4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的比较

被引:16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毒力; 致病型;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4.05.005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强毒力的Ⅲ、Ⅳ型菌占参试菌的 5 4 .7% ;Ⅴ和Ⅵ型间呈交叉反应式的强互作关系 ,占参试菌的 10 .7%。 4省菌株毒力的比较表明 ,福建省以Ⅲ、Ⅳ型菌为主 ;江西省以Ⅲ、Ⅵ型菌为主 ;湖北省以Ⅱ、Ⅲ型菌为主 ;湖南省没表现突出的优势群 ,但较强毒力的Ⅱ、Ⅲ、Ⅳ型菌所占比例为 5 5 .6 %。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0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鉴别品种的筛选 [J].
刘友勋 ;
成国英 ;
涂立超 ;
孙新城 ;
胡明亮 ;
李耀洪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403-405
[2]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报 [J].
徐羡明 ;
曾列先 ;
林璧润 ;
伍尚忠 .
广东农业科学, 1992, (06) :31-32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附视频 [J].
谢关林 ;
王汉荣 ;
张祥华 ;
冯忠民 ;
梁梅新 ;
吕成钎 ;
陈云槐 ;
黄鹤亭 .
浙江农业科学, 1990, (06) :289-291
[4]  
植病研究方法.[M].方中达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