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被引:9
作者
戴岳
易连云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大学德育; 道德批判力; 缺失; 培养;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08.01.013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个体对道德规范、道德现象的独立批判对德性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批判力的形成,是个体提升自我的道德教育水平,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我道德品质的自觉性前提。然而在我们的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其结果引起大学生道德主体的失落,德育的导向作用被削弱,个体的道德智慧难以生长。长期以来,文化传统中权威至上的思维模式、泛政治化的德育学科设置、教师责任意识的薄弱和专业化素质不足等因素,造成了道德批判力在大学德育中的缺失。从当前现实的实际需要,大学德育应该明确道德批判力培养的意义,创设有利于道德批判力形成的育德环境,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成熟的道德批判力,从而能够正确地去应对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孙彩平; 著.人民出版社.2005,
[2]  
规训与教化.[M].金生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M].孙迎光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道德教育的哲学.[M].(美)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著;魏贤超;柯森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   大学生道德批判能力与长效德育之思考 [J].
李凤玉 .
学术论坛, 2006, (07) :190-192
[7]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 [J].
程胜 .
江西教育科研, 2002, (04)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