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皖北奥陶系古岩溶宏微观特征及岩溶相模式
被引:11
作者
:
李定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李定龙
杨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杨为民
汪才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汪才会
高智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高智联
贺兆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贺兆礼
孙本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孙本魁
机构
:
[1]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
皖北矿务局刘桥二矿
来源
: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
1998年
/ 04期
关键词
:
古岩溶;
岩溶岩;
岩溶相;
模式;
奥陶系;
皖北;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皖北两个奥陶纪剖面岩溶岩的宏微观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三种类型古岩溶的岩溶岩在剖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组合变化规律,即表现出相应的岩溶相模式:沉积岩溶自上而下为角砾状云岩、豹斑状(灰)岩及膏模孔云(灰)岩组成的三段式结构;风化壳岩溶自上而下为溶蚀填积岩、水平洞穴沉积岩及膏溶角砾岩组成的三段式结构;埋藏岩溶为孔洞状云岩和交代淀积岩组成的双带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碳酸盐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M].[英]罗宾·巴瑟斯特 著.科学出版社.1977,
[2]
马家沟灰岩(古)岩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李定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环境系
李定龙
周治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环境系
周治安
王桂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环境系
王桂梁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1)
: 25
-
30
[3]
碳酸盐的结晶沉淀
宋焕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
宋焕荣
黄尚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
黄尚瑜
[J].
中国岩溶,
1990,
(02)
: 3
-
16+96-98
[4]
关于我国的盐溶角砾岩
张瑞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瑞锡
乐昌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乐昌硕
田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田成
[J].
地球科学,
1988,
(01)
: 1
-
7
[5]
华北地台中部曲阳奥陶系碳酸盐岩石学及沉积相特征
王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尧
潘正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潘正甫
[J].
地质科学,
1980,
(03)
: 218
-
230+301
←
1
→
共 5 条
[1]
碳酸盐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M].[英]罗宾·巴瑟斯特 著.科学出版社.1977,
[2]
马家沟灰岩(古)岩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李定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环境系
李定龙
周治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环境系
周治安
王桂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环境系
王桂梁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1)
: 25
-
30
[3]
碳酸盐的结晶沉淀
宋焕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
宋焕荣
黄尚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
黄尚瑜
[J].
中国岩溶,
1990,
(02)
: 3
-
16+96-98
[4]
关于我国的盐溶角砾岩
张瑞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瑞锡
乐昌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乐昌硕
田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田成
[J].
地球科学,
1988,
(01)
: 1
-
7
[5]
华北地台中部曲阳奥陶系碳酸盐岩石学及沉积相特征
王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尧
潘正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潘正甫
[J].
地质科学,
1980,
(03)
: 218
-
230+3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