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王雪晴 [1 ]
林红 [2 ]
甄君 [3 ]
李萍 [1 ]
钟明 [1 ]
潘化平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高压氧科
[2] 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部
[3] 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科
[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科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压氧; 运动; 步态; 康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创立的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常规物理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围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H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及最大步行速度(MWS)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FMA评分及MWS分别为(4.17±1.4)分、(31.2±3.3)分和(54.3±16.2)m/min,对照组则分别为(6.81±1.2)分、(26.2±2.2)分和(45.6±18.3)m/min,2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治疗组FMA评分及MW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步频、步幅、患侧步长、步态周期、双腿支撑期分别为(98.97±10.11)步/min、(106.46±11.64)cm、(55.29±7.71)cm、(1 58±0.44)s、(39.16±10.61)%,对照组的步频、步幅、患侧步长、步态周期、双腿支撑期分别为(95.63±10.70)步/min、(100.58±12.66)cm、(51.49±7.87)cm、(1.39±0.45)s、(43.22±11.0)%,2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7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测试中的应用 [J].
朱晓军 ;
朱奕 ;
王盛 ;
孟殿怀 ;
王彤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09) :656-660
[2]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郭效德 ;
王美莲 ;
赵先伟 ;
侯冬梅 ;
亓咏梅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09) :711-712
[3]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付徐伟 ;
岳慧丽 ;
常留军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13) :38-39
[4]   下肢强化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杨杰华 ;
冼晓琪 ;
张盘德 ;
孙静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12)
[6]   大剂量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J].
薛连璧 ;
王拥军 ;
于秋红 ;
张红霞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 (01) :64-68
[7]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研究 [J].
陆磊 ;
孙晓江 ;
张进 ;
施弘 ;
薛波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 (09) :618-621
[8]   新的氧输送渠道在防治烧伤休克及减轻缺氧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J].
孙永华 ;
张普柱 ;
胡骁骅 ;
陈忠 ;
程安源 ;
钟穗航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01)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