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研究

被引:2
作者
李静
马寨璞
张春泉
机构
[1]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三年大变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保定市;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6.078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保定市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资源利用状况。利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保定市各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结果表明:①在实施大变样之前,保定市人均生态赤字为0.541 0 hm2,万元GDP为0.91 hm2/万元。②保定市整体生态环境处于高负荷状态,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③聚类分析表明,保定市辖各县市可分为5类,县域间可持续性差异较大。④在5类区域中,Ⅰ类区域生态赤字低于0.5;Ⅱ类区生态赤字约等于1;Ⅲ类区生态赤字约等于3;Ⅳ类区生态赤字为3-5;Ⅴ类区生态赤字高于5。
引用
收藏
页码:9808 / 980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分析附视频 [J].
王建军 ;
许小冉 .
开发研究, 2010, (01) :8-11
[3]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王君莉 ;
安和平 .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 (01) :66-69+149
[4]   贺州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J].
乔厦 .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1) :212-213
[5]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J].
魏静 ;
冯忠江 ;
郑小刚 ;
刘小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6) :175-180
[6]   对当前农村耕地大面积撂荒现象的思考 [J].
莫警 .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 (01) :166-167
[7]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时间维动态分析 [J].
高长波 ;
张世喜 ;
莫创荣 ;
陈新庚 .
生态环境, 2005, (01) :57-62
[8]   浅析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J].
陈继红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 (04) :56-57
[9]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10]  
生态承载力复合模型系统与应用.[M].王开运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