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量输入角度讨论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

被引:3
作者
邵兆刚 [1 ]
孟宪刚 [1 ]
朱大岗 [1 ]
杨朝斌 [2 ]
雷伟志 [1 ]
王津 [1 ]
韩建恩 [1 ]
余佳 [1 ]
孟庆伟 [1 ]
吕荣平 [1 ]
钱程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度效应; 气候变化; 高原隆升;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3.014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壳演化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地质事件之一,在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以全球气候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已引起了科学家、各国政府及社会的极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气温递减规律形成机理和青藏高原本身的环境特征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隆升不能带来高原表面温度的降低。随着高原面整体的不断升高,高原表面逐渐形成以高日温差为特征的强烈波动环境。高原表面这一环境特征,有利于高原面将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快速释放回太空,而不参与地球气候系统循环,在输入的太阳光能总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原隆升将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系统降温;而地球大气随海拔高程呈指数衰减的性质,使高原的降温作用在隆升初期就非常强烈。在此基础上对高原隆升的植被、冰川等环境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揭示高原隆升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14 / 5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藏佩枯错盆地第四纪湖相地层的厘定、划分和佩枯错群的建立 [J].
朱大岗 ;
邵兆刚 ;
孟宪刚 ;
杨朝斌 ;
王津 ;
韩建恩 ;
余佳 ;
吕荣平 ;
王艳 .
地质通报, 2008, (07) :1035-1043
[2]   月球表面热环境数值分析 [J].
徐向华 ;
梁新刚 ;
任建勋 .
宇航学报, 2006, (02) :153-156+200
[3]   西藏纳木错第四纪湖泊沉积与湖成地貌——兼论藏北高原古大湖问题 [J].
朱大岗 ;
赵希涛 ;
孟宪刚 ;
吴中海 ;
邵兆刚 ;
吴珍汉 ;
杨超斌 ;
王建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2) :156-162
[4]   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J].
秦建华 ;
潘桂棠 ;
杜谷 .
地学前缘, 2000, (02) :517-525
[5]   利用生产模拟对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分析 [J].
张宪洲 ;
刘允芬 ;
张谊光 ;
周允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4) :2-9
[6]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7]   SENSITIVITY OF EURASIAN CLIMATE TO SURFAC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
KUTZBACH, JE ;
PRELL, WL ;
RUDDIMAN, WF .
JOURNAL OF GEOLOGY, 1993, 101 (02) :177-190
[8]  
大气物理学.[M].盛裴轩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  
全球变化.[M].张兰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中国冰川概论.[M].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