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油页岩的生物分子标识及碳同位素异常

被引:17
作者
伊海生
林金辉
王成善
彭平安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新世; 油页岩; 生物分子标志物; δ13C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采自藏北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实验分析 ,目的是通过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重建古湖泊系统的演化。两个层位油页岩抽提沥青的 GC-MS和 GC-IRMS分析表明 ,剖面下部的油页岩和泥质岩富含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 ,沉积环境是一个水体分层的咸水古湖泊系统。色谱 -质谱分析中检出的短链正构烷烃来自于水生生物 ,而以奇数碳 C2 9为主峰且奇偶优势明显的长链 ( C2 3 ~ C3 1 )正烷烃是 C3 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的。植烷和姥鲛烷被解释为来自生活在透光带上部的藻类和蓝细菌 ,β胡萝卜烷可能与栖居于透光带下部的喜盐性古细菌及光合细菌有关 ,藿烷和莫烷代表生活在氧跃面或缺氧底层水中的甲烷菌和化学自养细菌群落。作者发现上部层位油页岩比下部油页岩明显富集 1 3 C,干酪根 δ1 3 C高达 -1 7.76‰ ,正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δ1 3 C平均值为 -2 1 .97‰ ,主峰 n C2 3 的 δ1 3 C值可达 -1 5 .0 1‰。经对比证实 ,这种罕见的 1 3 C异常是 C4型植被或绿藻 Botryococcus突然繁盛引起的 ,这预示着中新世末青藏高原隆升可能达到临界高度 ,古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转型和更新。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茂名油页岩中生物输入的标志化合物 [J].
傅家谟 ;
徐芬芳 ;
陈德玉 ;
刘德汉 ;
胡成一 ;
贾蓉芬 ;
徐世平 ;
A.S.Brassell ;
G.Eglinton .
地球化学, 1985, (02) :99-114
[2]  
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研究.[M].王铁冠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3]  
中国陆相原油和生油岩中的生物标志物.[M].曾宪章等编著;.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