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注射氯化亚铁建立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

被引:31
作者
林元相广州 [1 ]
徐如祥 [2 ]
姜晓丹 [2 ]
康德智 [3 ]
柯以铨 [2 ]
周谷兰 [2 ]
杜谋选 [2 ]
蔡颖谦 [2 ]
秦玲莎 [2 ]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
外伤性癫痫; 脑电图; 模型,动物; 氯化亚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建立外伤性癫痫模型,观察症状、脑电图(EEG)和病理改变,探讨病理及致痫机制。方法立体定向注射不同剂量氯化亚铁(FeCl2)于大鼠右侧运动皮层或杏仁体致痫,设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30 d行为学评分、EEG记录,HE染色、普鲁士蓝和腾氏蓝反应及Nissl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1 000 nmol氯化亚铁皮层注射后平均经过(60±18)s的潜伏期,大鼠EEG表现出多种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波形,大鼠症状及EEG呈典型癫痫变化,该组模型成功率87.5%,其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及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氯化亚铁皮层注射组大体外观见右额叶萎缩,明显棕黄色,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氯化亚铁右杏仁体注射组亦可见边缘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普鲁士蓝和腾氏蓝反应证实含铁化合物的沉积。皮层及杏仁体氯化亚铁注射部位、实验侧海马CA3区神经元减少,核固缩,胶质增生明显。结论含铁化合物在大鼠的皮层和边缘结构的沉积可以导致慢性的、自发性发作的癫痫灶形成。皮层注射1 000 nmol氯化亚铁建立的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比杏仁体注射铁离子建立的模型更接近人类的外伤性癫痫临床与病理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Antioxidant ability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with epileptogenesis induced by Fe3+ injection into the amygdaloid body of rats [J].
Ueda, Y ;
Nakajima, A ;
Tokumaru, J .
NEUROCHEMICAL RESEARCH, 2003, 28 (12) :1895-1900
[2]   Increase in ferric and ferrous iron in the rat hippocampus with time after kainate-induced excitotoxic injury [J].
Wang, XS ;
Ong, WY ;
Connor, JR .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02, 143 (02) :13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