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包裹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57
作者
李荣西
金奎励
廖永胜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北京,
[2]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研究院!东营,
关键词
胜利油气区; 有机包裹体; 油气; 运移; 聚集;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8.03.00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Micro-FT.IR)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定量研究表明:(1)原生有机包裹体中含有硫醇化合物,其烃类有机质烷基碳链较长,碳原子数约为15-17;次生有机包裹体中除含有硫醇外,还含有一定量的H2S,其烃类有机质烷基碳链较短,碳原子数约为5—6;(2)原生有机包裹体热演化程度比次生有机包裹体热演化程度低,与均一温度测量结果一致(前者为87-91℃,后者为98—105℃);(3)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和热演化程度分别与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和有机质生烃热演化程度相符合。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与直接证据。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44 / 250+310 +3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施继锡
    李本超
    傅家谟
    刘德汉
    彭平安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3) : 318 - 326
  • [2] 当代煤及有机岩研究新技术.[M].金奎励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 [3] 天然气地质学.[M].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