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地块第三纪构造滑移与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

被引:31
作者
杨振宇
Jean Besse
孙知明
赵越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3] France
关键词
印度支那地块; 青藏高原; 岩石圈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印度支那地块于早第三纪至中新世发生大规模地向东南方向走滑,同时伴随着15°顺时针旋转。青藏高原及邻区晚自垩世以来的古地磁古构造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新成果,说明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过程,即古新世初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南缘拉萨地块碰撞,至49 Ma左右印度与拉萨地块发生全面拼合,随着印度板块进一步向北挤压,从碰撞期至16 Ma,印度支那地块沿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发生侧向滑移;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构造缩短通过岩右圈板块沿着大型走滑断裂系的挤出以及板块间的消减得到调整。青藏高原大规模的岩石圈构造缩短很可能始于中新世27 Ma左右沿着早期陆块间的接合带发生。一些事实还说明青藏高原的总体隆起很可能是通过10 Ma前后和3 Ma以后多期非均匀隆升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2]   云南思茅地区新生代的持续旋转 [J].
陈海泓 ;
郝杰 ;
Jon P.Dobson Friedrich Heller Kennech J.Hsū .
科学通报, 1993, (24) :2269-2272
[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邻区构造演化 [J].
肖序常 ;
万子益 ;
李光岑 ;
曹佑功 ;
周祥 .
地质学报, 1983, (02) :2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