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退耕坡地紫花苜蓿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12
作者
孟军江 [1 ]
唐成斌 [1 ]
钱晓刚 [2 ]
莫本田 [1 ]
龙忠富 [1 ]
赵明坤 [1 ]
机构
[1] 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
[2] 贵州大学
关键词
坡耕地; 紫花苜蓿; 引种; 丰产栽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引进的13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2年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试验区的坡耕地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相当高的产量表现(干草产量为13056.5~20122kg/hm2),生长期长,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1年可刈割5~6次,是退耕地植被恢复的优良先锋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总结了紫花苜蓿在退耕坡地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紫花苜蓿在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J].
杨青川 ;
孙彦 .
北京农业科学, 2000, (03) :38-40+37
[2]   不同秋眠类型苜蓿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J].
周丽霞 ;
王朝凌 ;
杜天庆 ;
卢欣石 .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9, (02) :16-18
[3]  
若干引进牧草品种的适应性研究[C]. 马其东;巴图呼;程霞.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03
[4]  
任继周主编.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  
耿华珠等编著.中国苜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