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和学科发展

被引:38
作者
蒋玉峰 [1 ]
马代夫 [1 ,2 ]
机构
[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2]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甘薯; 体系建设; 产业发展; 学科建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1 [甘薯(红薯)]; F326.12 [经济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1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实践,介绍了甘薯体系建设的意义、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的特点.着重从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学科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效,以及对推动我国甘薯生产和学科进步的积极作用."十三五"期间,甘薯产业的发展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甘薯体系将承担着支撑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双重任务.做好体系顶层设计,凝练设计好体系"十三五"重点任务尤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2 +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高璐阳 ;
房增国 ;
史衍玺 .
华北农学报, 2014, 29 (06) :189-194
[2]   外源氯对甘薯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J].
戚冰洁 ;
曹月阳 ;
张珮琪 ;
汪吉东 ;
张永春 ;
徐阳春 .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01) :80-86
[3]   氮肥和多效唑对甘薯叶片生理功能和产量的影响 [J].
陈晓光 ;
史春余 ;
李洪民 ;
张爱君 ;
史新敏 .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 (02) :71-75
[4]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J].
苏小姗 ;
祁春节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2) :26-31
[5]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J].
马代夫 ;
李强 ;
曹清河 ;
钮福祥 ;
谢逸萍 ;
唐君 ;
李洪民 .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05) :969-973
[6]   鲜甘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中的降粘工艺 [J].
黄玉红 ;
靳艳玲 ;
赵云 ;
李宇浩 ;
方扬 ;
张国华 ;
赵海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04) :661-666
[7]   我国发现由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协生共侵染引起的甘薯病毒病害 [J].
张振臣 ;
乔奇 ;
秦艳红 ;
张德胜 ;
田雨婷 .
植物病理学报 , 2012, (03) :328-333
[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之我见 [J].
梅方竹 ;
涂立超 ;
伍新玲 ;
朱晓 .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24) :11-13+20
[9]   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 [J].
韩天富 .
农业科技管理, 2008, (03) :6-9
[10]   A genetic linkage map based on AFLP and SSR markers and mapping of QTL for dry-matter content in sweetpotato [J].
Zhao, Ning ;
Yu, Xiaoxia ;
Jie, Qin ;
Li, Hui ;
Li, Hua ;
Hu, Jun ;
Zhai, Hong ;
He, Shaozhen ;
Liu, Qingchang .
MOLECULAR BREEDING, 2013, 32 (04) :80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