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还是本土化:高等教育坚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思考

被引:7
作者
封海清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全球化; 本土化; 文化帝国主义; 民族文化; 主体地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在全球化下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造成第三世界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疏离直至消解。民族文化的消解,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意义上的消亡。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高等教育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实现现代文化的本土化,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以防止文化帝国主义借全球化名义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另一方面也是坚持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应着力传承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在继承中国丰富的传统教育思想资源和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实践经验基础上重新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使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而不是西方的附庸。
引用
收藏
页码:7 / 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教育、全球化与民族国家.[M].(英)安迪·格林著;朱旭东;徐卫红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大学的精神.[M].刘琅;桂苓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3]  
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刘献君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文化帝国主义.[M].(英)汤林森(JohnTomlinson)著;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美)墨菲(G.Murphy);(美)柯瓦奇(J.K.Kovach)著;林方;王景和译;.商务印书馆.1980,
[6]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J].
涂又光 .
高等教育研究, 1998, (06)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