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考虑主体功能区环境约束

被引:23
作者
刘年磊
蒋洪强
卢亚灵
张静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总量分配; 水污染物; 主体功能区; 改进的等比例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不同区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公平合理分配方法是目前污染物总量管理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污染物削减潜力、主体功能区类型环境目标约束、水环境质量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国家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与改进等比例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国家COD和氨氮总量控制目标进行省级行政单元分配。结果显示,COD和氨氮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削减目标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但削减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以及中西部的山西、陕西、宁夏和青海等部分地区,其COD和氨氮削减率高于全国平均削减率,分别介于9.1%-14.1%和11.0%-21.8%,这主要与其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治理水平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有关。削减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西藏、新疆、甘肃、贵州和云南等地以及东部的福建和江苏等部分发达地区,其COD和氨氮削减率低于全国平均削减率,分别介于4.7%-7.7%和6.6%-9.5%。其中,西部五省区较低的削减率与其较小的水环境压力、较高的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约束有关,东部两省因其污染治理水平较高,削减率略低于全国平均削减水平。从COD和氨氮分配结果来看,符合不同主体功能区类型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以及污染减排的最终目的。该分配方法体系,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实现不同地区间协同控制以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一种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J].
魏文龙 ;
曾思育 ;
杜鹏飞 ;
陈吉宁 ;
刘毅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01) :136-142
[2]   基于TMDL的深圳湾流域污染负荷分配 [J].
陶亚 ;
赵喜亮 ;
栗苏文 ;
夏建新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13 (02) :46-51
[3]   基于环境基尼系数的洞庭湖区水污染总量分配 [J].
秦迪岚 ;
韦安磊 ;
卢少勇 ;
罗岳平 ;
廖岳华 ;
易敏 ;
宋冰冰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1) :8-15
[4]   基于区域差异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研究——以COD削减总量的省际分配为例 [J].
刘巧玲 ;
王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4) :512-517
[5]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水污染负荷分配方法 [J].
李如忠 ;
舒琨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2) :2814-2821
[6]   乌梁素海流域氮磷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 [J].
赵永宏 ;
邓祥征 ;
吴锋 ;
何连生 ;
鲁奇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1) :110-117
[7]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目标导向和政策框架(英文) [J].
樊杰 ;
陶岸君 ;
任晴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4) :289-299
[8]   “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 [J].
魏后凯 ;
邬晓霞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12) :30-48
[9]   城市工业COD总量优化分配研究 [J].
杨占红 ;
罗宏 ;
吕连宏 ;
徐永利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3) :124-129
[10]   流域容量总量分配及排污交易潜力分析 [J].
盛虎 ;
李娜 ;
郭怀成 ;
杨永辉 ;
刘慧 ;
周丰 ;
何成杰 ;
王翠榆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3) :65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