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黄河三角洲蚀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18
作者
丁东
董万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河流沉积物; 初步研究; 水动力条件; 蚀退; 神仙沟; 贝壳滩; 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88.03.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神仙沟流路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物特征,来分析本区所具备蚀退作用的水动力条件,并列举不同时期岸线蚀退的距离和速率等深线的变化,贝壳堤或贝壳滩、陡坎、泥砾的形成及碎屑物粒度的变化和矿物的重新组合,在地质剖面所反映蚀退如潮汐沉积、潮上带等沉积特征.并提出蚀退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江苏北部旧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形成及其侵蚀改造 [J].
虞志英 ;
陈德昌 ;
金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2) :197-206
[2]   黄河海港原油码头建设情况 [J].
顾纪成 .
海岸工程, 1986, (01) :81-89
[3]   黄河三角洲海区的水深变化及深水港址选位的设想 [J].
司书亨 ;
张广泉 .
海岸工程, 1985, (01) :18-24
[4]  
五号桩海区悬移质输运量的计算[J]. 侍茂崇,赵进平,王喜瑞,李显烈.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01)
[5]   黄河三角洲半日潮无潮区位置及水文特征分析 [J].
侍茂崇 ;
赵进平 .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 (01) :127-136
[6]   黄河三角洲的变迁与黄河口油港港址的选择 [J].
王志豪 .
海岸工程, 1984, (02) :7-14
[7]   古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侵蚀 [J].
袁迎如 ;
陈庆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3, (21) :1322-1324
[8]   渤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J].
秦蕴珊 ;
李凡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 (02) :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