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

被引:31
作者
黄克武
机构
关键词
民族主义; 米内山庸夫; 傅斯年; 顾颉刚; 《中国之命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出现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密切相关。此词在清末由梁启超首先提出,至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说而确立,清末民初可谓"中华民族"观念的创生期。至20世纪20—40年代,受到中日战争的影响,"中华民族"的讨论再度勃兴。本文阐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指政治与学术精英)对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析论其国际背景、内涵与意义。抗战时"中华民族"之讨论一方面引发内部之分歧、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该观念所造成之凝聚性,则有效地团结人心,共赴国难。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6+160 +160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