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盆期后改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

被引:26
作者
赵重远
周立发
机构
[1]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构造特征; 成盆期后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成盆期后改造是中国含油气盆地与世界相比最具个性特色的一种构造现象 ,它对盆地的成烃、成藏和油气资源的保存程度影响至深。而成盆期后改造又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固有地质特征密切相关。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主要以微小的破碎陆块为依托。在全球构造演化中 ,古生代它们被夹持于周围巨大的大洋板块之间 ,中生代以来则夹持于同样巨大的西伯利亚、印度大陆板块和太平洋诸大洋板块之间。它们的多次分离和聚合 ,以及由此导致的盆地形成和演化始终处于周围板块动力系统应力积聚和消散的制约之中 ,由此造就了中国含油气盆地多期成盆、不同期盆地多次叠加、多构造沉积旋回演化和多次成盆期后改造等独有特色。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张恺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1) : 1 - 15
  • [2]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和油气关系的若干初步认识
    张渝昌
    秦德瑜
    丁道桂
    陆国新
    单翔麟
    徐旭辉
    [J]. 石油实验地质, 1989, (03) : 205 - 218
  • [3] 北秦岭裂陷的形成与变质作用[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安三元,胡能高主编, 1992
  • [4]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