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合约的私法构造

被引:42
作者
吴烨
机构
[1] 西北工业大学法学系
关键词
智能合约; 身份合同; 自治联合体; 信赖保护;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20.02.00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智能合约是一种通过区块链才能实现的新技术,在技术上是一种可编程的代码程序,在法律上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合同。其藉由特定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共识机制,实现了对当事人身份的识别,促成了智能合约难以逆转的自动执行,并在事实上排除了当事人的合同撤销权,成为跨越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两个领域的新型交易机制。智能合约对传统合同法理论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却不足以支撑"技术自治"或"代码即法律"等学术主张,也不足以否定实定法对智能合约的正当干预。在现行合同法框架下,仍然存在对智能合约及交易作出妥当解释的空间。除此以外,在智能合约的私法构造中,应当引入团体法思想,认可社团主义的自治机能,构建以"信赖保护"为核心的救济机制,实现法律与技术的同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191 +19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监管区块链.[M].普里马韦拉·德·菲利皮;亚伦·赖特.中信出版社.2018,
[2]  
结构洞.[M].罗纳德·S.伯特.格致出版社.2017,
[3]  
社会信任.[M].翟学伟;薛天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法律与公司金融.[M].(美) 克罗斯 (Cross;F.B.) ; (美) 普伦蒂斯 (Prentice;R.A.)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经济与社会.[M].(德) 韦伯 (Weber;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  
民事立法与公私法的接轨.[M].苏永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公司法的合同解释.[M].罗培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想象的共同体.[M].(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9]  
德国民法通论.[M].(德)拉伦茨著.法律出版社.2003,
[10]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美)迈克尔·J.桑德尔(MichaelJ.Sandel)著;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