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视野下的“毒奶粉”事件之思考——兼再论“转轨经济法学”等类似观点不可取

被引:5
作者
李昌庚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毒奶粉”事件; 经济法价值理念; 转型; 制度支撑; 政治体制改革;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09.01.006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毒奶粉"事件实际上是中国特定国情下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经济法价值理念急需转型,避免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经济法价值理念及其具体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不仅仅满足于克服市场失灵的事后救济功能,更要满足于前瞻性功能和预防性功能,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市场失灵的出现,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基于转型的经济法价值理念,构建和完善市场规制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以解决诸如"毒奶粉"事件等问题。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合理设计政府权力,解决权力对谁负责的问题;完善官员问责制的法治化等。通过制度性障碍的思考,以此从根源上遏制或减少诸如"毒奶粉"事件等问题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环境保护的宪政思考 [J].
李昌庚 .
长白学刊, 2008, (05) :79-81
[2]   宪法秩序下的经济法法权结构探究 [J].
冯果 .
甘肃社会科学, 2008, (04) :209-212
[3]   转轨经济法学:一个容易误读的概念——兼与陈云良先生等人商榷 [J].
李昌庚 .
求索, 2007, (06) :102-105
[4]   论规划的法治化 [J].
史际春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6, (04) :1-8
[5]   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反垄断法———我们如何来破题? [J].
刘光华 .
甘肃社会科学, 2006, (04) :24-28
[6]   转轨经济法学: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 [J].
陈云良 .
现代法学, 2006, (03) :174-181
[7]   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J].
秦国荣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5) :32-37
[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经济法.[M].顾功耘;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中国经济法的根基.[M].王伦刚; 著.法律出版社.2007,
[10]  
经济法.[M].潘静成;刘文华主编;史际春等撰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