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失灵与治理

被引:3
作者
张琳
张晓娜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失灵;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空缺而出现的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失灵",如效率低下、社会公信度低、公益事业失灵等。本文认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失灵归根于其政治性特征、道德失范、志愿精神不足、"公共利益"的局限性以及监督评估机制的缺乏等原因,并提出应从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等多方入手进行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2+76 +7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非营利组织失灵:组织边界之模糊与清晰 [J].
叶常林 .
中国行政管理, 2006, (11) :91-94
[2]   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 [J].
徐湘林 .
公共管理学报, 2005, (03) :7-11+22
[3]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作用 [J].
顾建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6) :26-30
[4]   非营利组织失灵与治理之探讨 [J].
陈晓春 ;
赵晋湘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02) :83-86
[5]  
全球公民社会[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莱斯特·M.萨拉蒙(LesterM.Salamon)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