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

被引:164
作者
孙南雄
黄祖瑚
刘雁雁
韩亚萍
刘婷
张永祥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研究室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 免疫酶技术;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2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 B V) 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 共957 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 Abbott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检测 H B V D N 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 ~5 项的排列顺序为(1) 乙肝表面抗原( H Bs Ag) ,(2) 乙肝表面抗体( 抗 H Bs) ,(3) 乙肝e 抗原( H Be Ag) ,(4) 乙肝e 抗体( 抗 H Be) 和(5) 乙肝核心抗体( 抗 H Bc) ,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16 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7 % 。恢复期模式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56 % 。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5 种类型。结论 本组 H B V 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低滴度抗 H Bc ,低滴度抗 H Bs 等。推测 H B V 血清免疫标志模式转换的顺序依次为e 系统的转换,s 系统的转换,抗 H Be 消失或抗 H Be 和抗 H Bs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1090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 [J].
许志清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7, (04) :52-53
[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模式与分析 [J].
马粤健 ;
宋星宇 ;
陈家骐 ;
唐海蓉 .
海南医学, 1996, (04) :231-232
[3]   血清HBVM的表现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J].
苏作锦,严敬杰,汤春园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1)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