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太平镇安置点北川、平武地震灾民1周后心理症状分析

被引:24
作者
温盛霖 [1 ]
王相兰 [1 ]
陶炯 [1 ]
甘照宇 [1 ]
郑俩荣 [1 ]
李雷俊 [1 ]
单鸿 [2 ]
张晋碚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
[2]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介入科
关键词
地震; 灾民; 心理症状; 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评估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结果①SRQ结果显示,54.3%(121/223)的灾民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SRQ?8),感觉不愉快最常见,依次是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易受惊吓、易疲劳、易哭、睡眠差、缺乏乐趣、食欲差等。②HRSD评定结果显示,29.02%(65/223)有明确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4.04%(9/223)。12.9%的被调查者有自杀观念。③PTSD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14.1%(29/223)总分≥5 0分(筛查阳性)。④不同年龄组SRQ、PCL-C、HRSD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65岁灾民SRQ、PCL-C、HRSD均分最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SRQ总分与绝望感、最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显心理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注重中老年人、有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引用
收藏
页码:525 / 5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J].
侯彩兰 ;
李凌江 ;
张燕 ;
李卫辉 ;
李则宣 ;
杨建立 ;
李功迎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04) :279-284
[2]   张北尚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随访研究 [J].
赵丞智 ;
汪向东 ;
高岚 ;
李俊福 ;
张华彪 ;
沈渔邨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6) :361-363
[3]   Posttraumatic symptoms were worst among quake victims with injuries following the Chi-chi quake in Taiwan [J].
Kuo, Hsien Wen ;
Wu, Shu Jen ;
Ma, Tso Ching ;
Chiu, Ming-Chu ;
Chou, Sze-Yuan .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7, 62 (04) :495-500
[4]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fter Hurricane Katrina[J] . Jacqueline Rhoads,Faye A. Mitchell,Susan Rick.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 2006 (1)
[5]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TSD checklist (PCL) [J].
Blanchard, EB ;
JonesAlexander, J ;
Buckley, TC ;
Forneris, CA .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1996, 34 (08) :66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