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分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30
作者
赵京考
刘作新
韩永俊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东北农业大学 辽宁沈阳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3] 辽宁沈阳
[4]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团聚体; 有机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3.06.044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团聚体是保持土壤水分和土壤透性的基本单元。本综述的目的是通过围绕团聚体理论的讨论,明确影响团聚体形成的因素,为农田维护提出可靠的理论依据。首先总结了团聚体形成的主要理论,即Emerson的粘团理论、Edwards和Bremner的微团聚体理论和Oades及Waters的团聚体分级构建理论,然后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可溶性阳离子和氧化铁、铝3个影响团聚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分析了团聚体破坏的机理和评价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指出保持土壤颗粒的凝聚状态、增加各种形态的土壤有机质是增加土壤团聚性的主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 [J].
陈恩凤 ;
关连珠 ;
汪景宽 ;
颜丽 ;
王铁宇 ;
张继宏 ;
周礼恺 ;
陈利军 ;
李荣华 .
土壤学报, 2001, (01) :49-53
[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shold and turbidity concentrations in relation to sodicity and microstructure. Quirk J P.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 2001
[3]  
Humus chemistry. Stevenson FJ. John Willey and Sons . 1982
[4]  
Australian Laboratory Handbook of Soil and Water Chemical Methods--Australian Soil and Land Survey Handbook. Rayment G E, Higginson F R. Inkata Press . 1992
[5]  
The structure of soil crumbs. Emerson W W. Soil Science .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