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Pn波速度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背景

被引:20
作者
汪素云
许忠淮
裴顺平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地震学; 速度结构; 中国大陆;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强震孕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在作者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增加了中国地震年报 (1997~ 1998年 )、朝鲜以及我国各区域地震台网的数据 ,使Pn到时数据增加到近 14万条 ,从中选取符合反演条件的 80 4 3次地震在 5 81个地震台站上记录到的Pn射线994 4 0条 ,重新作了中国大陆Pn波速层析成像 ,空间分辨率达到 3°× 3°.文中将Pn波速度横向变化与活动地块的划分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Pn波速度横向变化与Ⅰ级活动地块区之间关系密切 ,大致以 10 5°E为界 ,西部地区速度以正异常为主 ,其中西域地块区速度正异常最大 ,其次是青藏地块区 ,而滇缅地块区为负异常区 ;东部地区速度以负异常为主 ,华北地块区速度负异常最大 ,其次是东北亚地块区 .西部的地块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各向异性的平均快波速度方向大体为NWW—SEE向 ;东部的地块区大体为NNW—SSE向 ,大致与相应的张应力优势方向一致 .Pn波速度横向变化与强震活动间的关系也较明显 ,所有MS≥ 7.0的强震大部分发生在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的低速异常区上面的地壳内 ,少数发生在高、低速区域的过渡地带或两个高速区之间的相对低速部分 .
引用
收藏
页码:779 / 785+886 +8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华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含义[J]. 汪素云,许忠淮,裴顺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裴顺平 .
地震学报, 2003, (01) :24-31
[4]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5]   新疆及邻区Pn速度层析成像 [J].
裴顺平 ;
许忠淮 ;
汪素云 ;
Thomas M.Hearn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218-225
[6]   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结构 [J].
汪素云 ;
T.M.Hearn ;
许忠淮 ;
J.F.Ni ;
俞言祥 ;
张晓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449-454+529
[7]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任青芳 ;
张成科 ;
石金虎 ;
赵金仁 ;
刘宝峰 ;
潘素珍 ;
张建狮 ;
刘建军 .
地震地质, 2001, (01) :86-92
[8]   海原8.5级大震区地壳结构探测研究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张成科 ;
任青芳 ;
石金虎 ;
赵金仁 ;
方盛明 ;
刘宝峰 ;
潘素珍 ;
张建狮 .
中国地震, 2001, (01) :16-23
[9]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 [J].
张国民 ;
张培震 .
中国基础科学, 2000, (10) :6-12
[10]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刘启元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56-36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