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成因模式研究——以山东泰安—莱芜为例

被引:36
作者
高宗军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泰安—莱芜; 岩溶地面塌陷; 时空分布特征; 形成机理; 成因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山东省泰安—莱芜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陆续由于岩溶水的排除而出现严重的地面塌陷,属于隐伏灰岩区岩溶地面塌陷,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总结归纳了该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论述了其产生的地质条件和人为诱发因素,探讨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其成因模式,最后给出了今后该类研究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山东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前兆及其预测预报 [J].
高宗军 ;
张富中 ;
鲁峰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03) :153-154
[2]   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J].
高宗军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1, (04) :75-78
[3]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开采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J].
高宗军 ;
孙文广 ;
唐蒙生 ;
武新岭 ;
刘明 ;
韩云龙 ;
程锡良 .
山东地质, 2001, (Z1) :86-91
[4]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M]. 地质出版社 , 贺可强,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