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承载力量化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52
作者
邓波
洪绂曾
龙瑞军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2]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 量化分析;
D O I
10.13432/j.cnki.jgsau.2003.03.004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简述了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由来,以及利用承载力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分别论述了生态承载力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方法、资源与需求的差量方法、可持续环境承载力模型方法、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状态空间法的度量方法,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干旱区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分析 [J].
张传国 ;
方创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81-187
[2]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李金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3) :78-80
[3]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4]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J].
郭秀锐 ;
毛显强 ;
冉圣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S1) :29-31
[5]   黑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估测 [J].
王家骥 ;
姚小红 ;
李京荣 ;
常虹 ;
王渊高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2) :44-48
[6]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 [J].
王中根 ;
夏军 .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1999, (04) :9-12
[7]   可持续环境承载力的度量及其应用 [J].
洪阳 ;
叶文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 (03) :57-61
[8]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J].
宋强 ;
张磊 ;
陈晓 .
生态科学, 1996, (02) :104-106
[9]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 [J].
彭再德,杨凯,王云 .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01) :6-10
[10]   论环境质量与环境承载力 [J].
崔凤军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