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3
作者
池桂波
王声湧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害; 长期趋势;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总结与分析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里程死亡率、机动化程度和死亡系数等指标综合评价,采用聚类分析、等级相关方法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2000年以前道路交通伤害的伤亡人数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每年车祸死亡人数在10万上下。万车死亡率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10万人口死亡率、里程死亡率和死亡系数等道路交通伤害指标从2002年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迹象。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为西藏、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和浙江、广东沿海地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死者主要分布在21-50岁年龄组;65岁以上的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行人、乘客、骑自行车者和摩托车驾驶者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人群。机动车驾驶者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肇事者,其中半数以上为职业驾驶员,驾驶员超速行驶是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最主要原因。等级相关分析显示,10万人口死亡率与机动车辆数(X1)、公路货运量(X2)、公路客运量(X3)、等级公路(X4)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1=0.986、r2=0 986、r3=0.987、r4=0.985,P=0.001)。结论中国道路交通伤害10万人口死亡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上升,在2003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道路交通安全——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王声湧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3) : 3 - 4
  • [2] 我国道路伤害与交通环境因素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
    池桂波
    王声湧
    刘润幸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5) : 10 - 12
  • [3]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M].杨功焕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 [4] 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报告.[M].()MargiePeden等原著;刘光远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5] 伤害流行病学.[M].王声湧;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 [6] 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M].李燕生等译;世界银行中蒙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业务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