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及邻区泥盆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被引:14
作者
王大锐,白志强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泥盆系;同位素;碳酸盐岩;
D O I
10.13209/j.0479-8023.1995.060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及邻区下泥盆统至下石炭统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增大,由埃姆斯阶(D_1)一1‰~一4‰增至法门阶,杜内阶的+0.5‰~+2.5‰。同时期δ ̄18O呈“W”型分布,在艾菲尔阶()和弗拉斯阶()两个负向波动;在埃姆斯阶(),吉维特阶()和法门阶()、杜内阶()三个正向波动。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气圈、沉积的变化,也反映了生物界的演化变迁。华南泥盆纪δ ̄13C和δ ̄18O的变化特征可与同时期、同纬度的北美大陆保存完好的低镁方解石质腕足动物壳中碳、氧同位素组成良好的对比。因此,华南碳酸盐中碳、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保存了泥盆纪古海洋中同位素的特征,是很有潜力的地层对比的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