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孔隙度测量实验方法分析与评价

被引:27
作者
杨巍 [1 ,2 ]
薛莲花 [1 ]
唐俊 [3 ]
吕成福 [1 ]
徐勇 [1 ,4 ]
杨爽 [1 ,4 ]
陈国俊 [1 ]
机构
[1]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3]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页岩; 孔隙度; 气体膨胀法; 密度法; 低温氮气吸附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页岩气是目前国内外非常规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效的页岩孔隙度值是评价页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由于页岩本身具有易碎的特点,导致钻取柱体样品难度大,很多学者采用碎样法计算孔隙度,但碎样法与柱体法的差别及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并未见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同样品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氦气膨胀法测孔隙度(柱体),真、视密度法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法(样品粉碎至40~60目)分别计算孔隙度。结果发现三种方法测定的三组孔隙度数值不同,每种方法在样品制备上及实验方法的差别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检验三组孔隙度值的有效性,采用数理统计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柱体与粉碎至40~60目范围内的页岩样品测量的孔隙度值虽有差别,但在有效范围内,具有一致性。但是将页岩粉碎后,页岩中的有效孔隙变化程度较大,故用柱体测定的有效孔隙度法优于其他两种碎样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258 / 12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页岩气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及研究进展
    李霞
    周灿灿
    李潮流
    程相志
    胡松
    [J]. 测井技术, 2013, 37 (04) : 352 - 359
  • [2] 样品粒度对黏土矿物甲烷吸附容量测定的影响
    吉利明
    罗鹏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 (03) : 535 - 540
  • [3]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研究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
    田华
    张水昌
    柳少波
    张洪
    [J].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 419 - 427
  • [4] 低渗岩石孔渗及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综述
    吕伟峰
    秦积舜
    吴康云
    刘庆杰
    严守国
    [J]. 特种油气藏, 2011, 18 (03) : 1 - 6+135
  • [5]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蒋裕强
    董大忠
    漆麟
    沈妍斐
    蒋婵
    何溥为
    [J].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0) : 7 - 12+113
  • [6] 孔隙度的测量精度
    А.И.佩特洛夫
    黄开敬
    宋基葵
    [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8, (03) : 75 - 77+74
  • [7] 吸附科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日)近藤精一,(日)石川达雄,(日)安部郁夫著, 2006
  • [8] Evolution of nanoporosity in organic-rich shales during thermal maturation[J] . Ji Chen,Xianming Xiao.Fuel . 2014
  • [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ore characterization of Lower Silurian black shales in the Chuandong Thrust Fold Belt, Southwestern China using low pressure N 2 adsorption and FE-SEM methods[J] . Hui Tian,Lei Pan,Xianming Xiao,Ronald W.T. Wilkins,Zhaoping Meng,Baojia Huang.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3
  • [10]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agle Ford Shale. Sondhi N.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