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70
作者
张新钰
辛宝东
刘文臣
郭高轩
陆海燕
纪轶群
机构
[1]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方法; 对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介绍了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随机抽取北京市2009年丰水期水样14例,运用三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能直观反映单项组分的超标情况,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指标,但不能全面的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F值评分法根据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水质类型,在指标水质分级明显、超标指标较多或者没有超标指标的情况下可以较合理的反映水质状况,但是它极突出最大污染因素,某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高估水质污染程度。模糊综合评判法充分考虑了水质分级界线的过渡性,评价结果更精确,但是计算比较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与地下水研究进展 [J].
白玉娟 ;
殷国栋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 21 (03) :115-119+123
[2]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浅析 [J].
王文强 .
地下水, 2007, (06) :37-39
[3]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J].
厉艳君 ;
杨木壮 .
地下水, 2007, (05) :19-24
[4]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现状与展望 [J].
苏耀明 ;
苏小四 .
水资源保护, 2007, (02) :4-9+12
[5]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成都市府河为例 [J].
许顺国 ;
牟瑞芳 ;
张雪梅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2) :68-70
[6]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法 [J].
王淑文 ;
刘臣 .
吉林水利, 2001, (02) :20-22
[7]   水质模糊评价中污染因子赋权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J].
孙才志 ;
廖资生 .
勘察科学技术, 1998, (06) :3-6
[8]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J].
郑成德 .
水文, 1998, (04) :24-29
[9]   灰色聚类法在许昌市中浅层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肖红 ;
徐运卿 .
江苏环境科技, 1998, (02) :40-43
[10]  
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与趋势分析[D]. 林沛.吉林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