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

被引:44
作者
赵小华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 女性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60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J].
郭湛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6) :5-9
[2]   再论女性意识与妇女解放 [J].
王小波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 (04) :57-62
[3]   妇女权力:转型时期的主体回归与社会实现 [J].
刘宁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3) :62-66
[4]   论女性主义和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 [J].
夏国美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5, (04) :110-116
[5]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 [J].
杨金海 .
中州学刊, 1995, (05) :38-42
[6]  
寻找存在的真谛[M]. 湖北教育出版社 , 杨韶刚著, 1999
[7]  
人的存在论[M]. 广西人民出版社 , 杨金海著, 1995
[8]  
人的哲学[M]. 工人出版社 , 袁贵仁主编, 1988
[9]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州英等 著, 1987
[10]  
人的使命[M]. 商务印书馆[德]费希特(J·G·,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