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被引:41
作者
罗志田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工程三期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2]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道; 近代中国; 道的普适性; 道的时空化; 道与器; 文化竞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 [中国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在此三阶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之嫌,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然其内涵已面目全非。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0+160 +16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佛教与中国历史文化.[M].杨曾文; 著.金城出版社.2013,
[2]  
读子卮言.[M].江瑔;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阳明全集.[M].(明) 王阳明;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4]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唐君毅;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M].王汎森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  
胡适全集.[M].胡适;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7]  
胡适全集.[M].胡适;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8]  
王夫之评传.[M].萧〓父;许苏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陈寅恪集.[M].[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
[10]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