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藏野驴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苏旭坤 [1 ]
董世魁 [1 ]
刘世梁 [1 ]
刘颖慧 [2 ]
石建斌 [1 ]
吴娱 [1 ]
张翔 [3 ]
许东华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生态位模型; 藏野驴; 栖息地;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1220.0030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藏野驴的主要保护区之一。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藏野驴潜在栖息地的影响是维持藏野驴在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直接途径。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GIS技术,构建基于GIS的生态位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分析自保护区1985年(建立)至2000年间LUCC对藏野驴不同适宜性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中适宜性栖息地变化不明显,高适宜性栖息地主要位于卡尔墩检查站周围区域、保护区东北部沿着阿尔金山的高适宜性廊道,中适宜性栖息地位于高适宜性栖息地周围,二者面积均略有增加;高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为中适宜性栖息地,而中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为低适宜性栖息地与不适宜区域;低适宜性栖息地面积减小剧烈,其面积减少的去向主要是不适宜区域,不适宜性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藏野驴不同适宜性栖息地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栖息地格局向两端集中,即向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不适宜区域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连云港海岸带LUCC信息图谱分析 [J].
谢宏全 ;
周立 ;
费鲜芸 .
测绘通报, 2012, (11) :24-27+51
[2]   基于遥感与GIS的新疆近18a来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J].
黄凤 ;
吴世新 ;
唐宏 .
中国沙漠, 2012, 32 (05) :1486-1493
[3]   贺兰山牦牛冬春季的生境选择 [J].
赵宠南 ;
苏云 ;
刘振生 ;
姚志诚 ;
张明明 ;
李志刚 .
生态学报, 2012, 32 (06) :1762-1772
[4]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 [J].
岳东霞 ;
杜军 ;
刘俊艳 ;
郭建军 ;
张佳静 ;
马金辉 .
生态学报, 2011, 31 (09) :2550-2558
[5]   层次分析法中求权重的一种改进 [J].
夏萍 ;
汪凯 ;
李宁秀 ;
吴大嵘 .
中国卫生统计, 2011, (02) :151-154+157
[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 [J].
唐华俊 ;
吴文斌 ;
杨鹏 ;
陈佑启 ;
Peter HVerburg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56-468
[7]   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和藏原羚的行为比较 [J].
于智勇 ;
杨林 ;
吕慎金 ;
殷宝法 ;
刘宇庆 ;
魏万红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29 (04) :10-13
[8]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吴建国 ;
吕佳佳 .
生态环境, 2008, (03) :1276-1281
[9]   青藏公路对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活动的影响 [J].
殷宝法 ;
于智勇 ;
杨生妹 ;
淮虎银 ;
张镱锂 ;
魏万红 .
生态学杂志, 2007, (06) :810-816
[10]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的营养生态位 [J].
殷宝法 ;
淮虎银 ;
张镱锂 ;
周乐 ;
魏万红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4) :7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