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不同垫面产流及物质联动研究

被引:4
作者
马军福 [1 ,2 ]
谢小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土地利用类型; 地表径流量; 养分流失; 水份年;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1.026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红壤坡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连续5年地表径流量及养分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份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影响比较突出:柑橘园和茶园的径流量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农作区变化差异显著,一直保持很高的径流量,其产流规律在丰水年和缺水年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占年径流量的33.60%和57.59%,而平水年则表现为"双峰型",两个产流高峰出现在5月和7月,其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1.17%和22.49%。(2)多年累积径流量总体趋势为农作区>茶园>柑橘园,农作区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极为显著(农作区年径流量总和为108.20m3,是柑橘园的2.83倍和茶园的2.10倍)。在相同水份年的情况下,其变异系数仍有很大出入(农作区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47.08%,缺水年变异系数达188.90%),而其他两个小区则在不同水份年变化差异显著:丰水年(柑橘园为106.87%,茶园为100.22%)和缺水年(柑橘园为64.21%,茶园为65.88%),平水年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3)农作区年均损失氮、磷、钾分别为47.09,4.85,123.34kg/km2,是柑橘园的2.70,3.48,3.39倍和茶园的2.36,3.91,4.52倍。因此红壤坡地选种柑橘或茶树能有效防止养分失流及截留雨水,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有显著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覆被下红壤坡地地表径流及其养分流失特征 [J].
黄河仙 ;
谢小立 ;
王凯荣 ;
殷芙蓉 .
生态环境, 2008, (04) :1645-1649
[2]   红壤坡地降雨入渗、产流及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研究 [J].
彭娜 ;
谢小立 ;
王开峰 ;
王凯荣 ;
胡实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3) :17-20+69
[3]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概况 [J].
李俊波 ;
华珞 ;
冯琰 .
土壤通报, 2005, (05) :115-121
[4]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研究 [J].
杨一松 ;
王兆骞 ;
陈欣 ;
张如良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5) :84-87
[5]   红壤坡地果园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J].
左长清 ;
马良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12-15
[6]   红壤坡地雨水产流及其土壤流失的垫面反应 [J].
谢小立 ;
王凯荣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37-40
[7]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J].
杨武德 ;
王兆骞 ;
眭国平 ;
陈宝林 ;
徐锴 ;
张克中 ;
边卓平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2) :155-158
[8]   黄土高原油松林地产流产沙及其过程研究 [J].
吴钦孝 ;
赵鸿雁 ;
汪有科 .
生态学报,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