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框架

被引:9
作者
刘剑
张筱峰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2]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财政转移支付; 外部效应; 内在化; 有益产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熏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 [J].
陈秀山 ;
张启春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04) :69-76
[2]   论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类型与不同政策目标组合 [J].
李祥云 .
教育与经济, 2002, (04) :32-36
[3]   中国的政府间转移:目标、制度和实施机制 [J].
王雍君 ;
李民吉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 (07) :1-4+11
[4]   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J].
马国贤 .
财经研究, 2002, (06) :46-52
[5]   政府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 [J].
朱汉清 .
财政研究, 2002, (05) :32-36
[6]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论[M]. 立信会计出版社 , 钟晓敏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