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广场舞与中国城市公共性

被引:33
作者
卢衍衡
钱俊希
机构
[1] 香港大学地理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公共性; 市民文化; 广场舞; 熟人社会; 生人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互动与文化实践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的深刻转型。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广场舞休闲活动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城市空间公共性的理论内涵。利用基于Python的数据挖掘及文本内容分析技术,本研究获取了2011—2015年五年间中国社会有关广场舞的公共话语,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出关键的语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群体通过广场舞这一空间实践来抵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试图恢复正在瓦解的集体归属感。广场舞是在"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一次微观尺度上的"再熟人化"实践,是对宏观社会变迁的响应和调适。另一方面,什么是公共生活的规则,对于中国都市居民来说没有现成的模板,当代中国城市公共性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协商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609 / 162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空间的力量:广场舞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地方认同效应 [J].
姚华松 ;
周春山 ;
黄耿志 ;
陈昆仑 ;
邵小文 .
地理研究, 2019, 38 (05) :1136-1146
[2]   流动性视角下边界的空间实践及其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X村为例 [J].
唐雪琼 ;
杨茜好 ;
钱俊希 .
地理研究, 2016, 35 (08) :1535-1546
[3]   城市广场舞休闲研究:以广州为例 [J].
林敏慧 ;
保继刚 .
旅游学刊, 2016, 31 (06) :60-72
[4]   博弈中话语权的争夺:广场舞文化的解构功能探析 [J].
许明星 ;
高月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 13 (04) :78-81
[5]   现代性语境下地方性与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拉萨“藏漂”群体为例 [J].
钱俊希 ;
杨槿 ;
朱竑 .
地理学报, 2015, 70 (08) :1281-1295
[6]   近代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与市民生活——以汉口中山公园(1929—1949)为表述中心 [J].
胡俊修 ;
李勇军 .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01) :178-181
[7]  
We Are All Social Scientists Now: How Big Data, Machine Learning, and Causal Inference Work Together[J] . Justin Grimmer.PS: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 2014 (1)
[8]  
Performing the Public Man: Cultures and Identities in China's Grassroots Leisure Class[J] . Junxi Qian.City & Community . 2014 (1)
[9]   Geographies of friendships [J].
Bunnell, Tim ;
Yea, Sallie ;
Peake, Linda ;
Skelton, Tracey ;
Smith, Monica .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12, 36 (04) :490-507
[10]  
Being Together in Urban Parks: Connecting Public Space, Leisure, and Diversity[J] . Karin Peters.Leisure Sciences . 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