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宏微观结构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4
作者
崔莲 [1 ]
郭学良 [2 ]
杨军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与强风暴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积层混合云; 物理特征; 观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吉林100个加密中尺度地面雨量观测系统、雷达和飞机PMS获得的综合观测资料对2005年6月20日一次积层混合云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本次东北气旋的发展是由来自贝加尔湖的正涡度平流与东北地区高有效位能的叠加形成的;此次过程的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存在很多小尺度雨量中心,与雷达强回波中心相一致。二是通过飞机PMS探测发现,云滴的平均数浓度与过去我省层状云探测结果接近,但冰晶和雪晶的数浓度明显高于过去的探测结果。三是在云的中上部冷层,云中液态含水量和FSSP-100探测的云滴数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说明云中液水含量主要由过冷液态云滴浓度决定;云中液态含水量与冰晶浓度呈反相关,表明云中微物理过程是冰水转化过程。四是云中微物理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存在一定的起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两次江淮气旋的云雨特征及其人工播云效果的综合分析 [J].
汪学林 ;
谷淑芳 ;
于勇 ;
李永振 ;
李茂仑 ;
霍晓光 ;
齐颖 ;
齐彦斌 ;
刘健 ;
张景红 ;
郑娇恒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48-57
[2]   层状云中对流泡特征及其在降水场中的作用 [J].
汪学林 ;
秦元明 ;
吴宪君 ;
刘健 ;
齐彦斌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146-150
[3]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Ⅱ)──云相互作用及暴雨产生机制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6, (06) :661-665+667-674
[4]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I)──模式及其微物理过程参数化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6, (05) :544-557
[5]   纯积云降水与积层混合云降水加热剖面的差异 [J].
朱彤,汪秀清,朱蓉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2) :171-176
[6]  
云和降水物理[M]. 科学出版社 , 黄美元等 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