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样方法对茶叶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李立祥
童梅英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合肥
[2]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
关键词
茶叶; 微波固样; 蒸青固样; 化学成份; 品质;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00.04.020
中图分类号
S57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鲜叶、萎凋叶、做青叶和发酵叶进行了微波和蒸青固样研究 ,结果表明 :微波样的多酚类化合物保留量均高于蒸青样 ,氨基酸保留量则相反 ,可溶性糖的保留量微波样稍高于蒸青样 ,叶绿素的保留量微波样亦稍高于蒸青样 ,咖啡碱的保留量微波样与蒸青样间差异较小 ,发酵叶茶黄素 ( TFs)的保留量微波样稍高于蒸青样 ,发酵叶茶红素 ( TRs)的保留量微波样高于蒸青样 ,发酵叶茶褐 ( TB)的保留量二者间无差异。同时 ,固样的品质表明 :鲜叶、萎凋叶和做青叶微波样品质优于蒸青样 ;发酵叶品质则相反 ,蒸青样优于微波样。并就微波固样对化学成份和品质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3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家用微波炉在茶叶水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J].
王华夫 ;
游小清 .
中国茶叶, 1995, (01) :25-25
[2]   微波技术在日本茶机上的应用 [J].
赵和涛 .
茶叶机械杂志, 1994, (02) :28-30
[3]   微波炉处理茶叶试验初报 [J].
刘新 ;
殷鸿范 .
中国茶叶, 1993, (01) :16-17
[4]   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 [J].
萧伟祥 .
茶叶科学, 1987, (02) :1-6
[5]   茶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J].
萧伟祥 .
茶业通报, 1983, (06) :3-7
[6]   红茶的发酵与糖的酵解 [J].
朱尚同 ;
王增盛 ;
杨仁斌 .
中国茶叶, 1980, (06) :8-11
[7]  
茶叶加工学.[M].施兆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  
制茶学.[M].安徽农学院;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9]  
茶叶生物化学.[M].安徽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10]  
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实验手册.[M].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著;.农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