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到后真相时代——“谣言”概念史的再分析

被引:3
作者
胡亦名 [1 ]
胡范铸 [2 ]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
关键词
谣言; 民谣; 谶谣; 流言; 谎言; 后真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09 [汉语发展史与汉语语言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在汉语史上,"谣言"的语义从"记录共同体知识的基本手段",到"传播民间社会批评的主要方式",再到"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经历了巨大演变。从知识生产的视角看,现代谣言的本质就是"在信息供给未能有效满足信息迫切需求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公共空间故意传播的已被确证的不实陈述"。而在后真相时代,如果每个主体都能自主地、如实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那么所谓的"谣言"反而可能成为推进真相建构的不可或缺的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199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歌谣.[M].朱自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  
谣言女神.[M].(德)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Hans-JoachimNeubauer)著;顾牧译;.中信出版社.2004,
[3]  
中国谶谣文化研究.[M].谢贵安著;.海南出版社.1998,
[4]  
诗经通译新铨.[M].黄典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  
古谣谚.[M].(清)杜文澜辑;吴顺东等点校;.岳麓书社.1992,
[6]  
谣言.[M].(法)卡普费雷(Kapferer;J.N.)著;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  
流言.[M].[美]罗斯诺 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8]   也论印象派绘画的现象学意义 [J].
张晓东 .
文化艺术研究, 2020, 13 (02) :152-157
[9]   后真相时代意味着客观性的终结吗 [J].
蓝江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10-13
[10]   新闻语言客观性问题的言语行为分析 [J].
胡范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