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对小麦旗叶氮代谢有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王旭东
于振文
石玉
王小燕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磷素; 小麦; 酶活性;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中筋品种鲁麦22和强筋品种济南17,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0,不施磷;P1,每公顷施P2O5105 kg;P2,每公顷施P2O5210 kg)对小麦旗叶氮代谢有关酶活性、籽粒蛋白质积累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提高了灌浆前期和中期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以及灌浆中期旗叶内肽酶(EP)的活性,其中对济南17的促进作用大于鲁麦22,而同一品种的P1和P2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磷亦提高了开花后14 d之前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7 d之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P0相比,P1有利于旗叶灌浆前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以及灌浆期间向籽粒的再分配,而过高的磷素水平(P2)对于灌浆后期旗叶游离氨基酸向籽粒再分配的影响较小;磷对籽粒蛋白质合成积累的促进作用在灌浆前期较大,后期较小,表现为前期施磷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P0,随着灌浆进程,差异逐渐缩小,最终2个品种P1处理成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不同磷素水平对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组分的影响不一,对于2个小麦品种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之和P1与P0无显著差异,而P1水平下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显著在鲁麦22中提高,在济南17中提高幅度较小,说明P1水平对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意义不大,但能够改善其加工品质;P2水平下,济南17的加工品质有变劣的趋势。磷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影响的复杂性要求在生产中,应针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制定不同的优化栽培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Glutamine synthetase of pea leaves-divalent cation effects,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O’neal D,Joy KW. Plant Physiology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