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瑞利波相速度与深部结构的横向变化

被引:13
作者
陈国英
曾融生
吴大铭
安昌强
苏小兰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瑞利面波; 相速度; 地壳上地幔结构;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美合作在青藏高原布设的11台 PASSCAL 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瑞利面波资料,测得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周期为10—120s),并反演了不同路径的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结构,发现青藏高原 S 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显著.亚东—安多裂谷带的面波频散与相邻的块体差异最大,温泉至日喀则路径的相速度比其它路径的相速度明显偏高.该路径的地壳平均速度为3.79km/s,比其它路径的地壳平均速度3.40—3.50km/s高得多.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的地壳中均有低速层存在,但低速层的厚度和速度不尽相同.位于北部的松潘甘孜块体。其地壳较薄约为65km,Sn 速度为4.48km/s,而且在约120km 深处的上地幔中存在一厚度为60km,速度为4.15km/s 的上地幔低速层.其它路径的上地幔速度相近,均没有明显的上地幔低速层出现.羌塘块体与拉萨块体的瑞利波相速度和 S 波速度结构极为相似,上地幔顶部的速度较松潘甘孜块体略高.在青藏高原广大地区中,地壳的平均速度低,普遍存在地壳低速层;上地幔顶部的横波速度为4.50—4.65km/s,上地幔中或者没有低速层或者低速层埋藏较深.
引用
收藏
页码:565 / 572+736 +7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青藏高原的Pn波速度和Moho面的起伏
    丁志峰
    曾融生
    吴大铭
    [J]. 地震学报, 1992, (S1) : 592 - 599
  • [2]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滕吉文
    熊绍柏
    尹周勋
    徐忠信
    王香泾
    卢德源
    Georges Jobert
    Alfred Hirn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6) : 525 - 540
  • [3] 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的地壳结构(方法)
    陈国英
    [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2, (04) : 6 - 11
  • [4]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结构
    冯锐
    朱介寿
    丁韫玉
    陈国英
    何正勤
    杨树彬
    周海南
    孙克忠
    [J]. 地震学报, 1981, (04) : 335 - 350
  • [5]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大陆板块构造
    滕吉文
    王绍舟
    姚振兴
    徐振武
    朱志文
    杨秉平
    周文虎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3) : 254 -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