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生产率效应

被引:15
作者
梁红艳
柳丽华
机构
[1]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联动; 协同发展; 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1202 ;
摘要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仅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物流业效率效益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运用距离协同模型测度中国2004-2016年30个省区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程度,并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两业联动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两业联动从2008年已实现初步协同向基本协同的阶段跃进,但至今还未实现良好协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落后。但三大区域内各省份两业联动均未出现低度协同和高度协同,主要处于初步协同、基本协同、良好协同三个阶段,仅东部地区少数省市实现了良好协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助于提升物流业技术效率,但是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两业联动水平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东部与西部地区两业联动对物流业技术效率也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中部地区的提升作用尚未显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J].
俞佳立 ;
钱芝网 .
经济地理, 2018, 38 (08) :108-115
[3]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改进EBM-DEA三阶段模型——基于中国省际物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J].
范建平 ;
肖慧 ;
樊晓宏 .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 (08) :166-174
[4]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演化及发展趋势 [J].
弓宪文 .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7, 22 (02) :140-146
[5]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行业差异性分析 [J].
唐晓华 ;
张欣钰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37 (07) :83-93
[6]   基于灰色关联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J].
宗刚 ;
肖晓昀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6, 37 (03) :111-116
[7]   可变折旧率估计及资本存量测算 [J].
陈昌兵 .
经济研究, 2014, 49 (12) :72-85
[8]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及实证 [J].
李海东 ;
王帅 ;
刘阳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 (07) :1749-1755
[9]   转轨时期我国行业层面资本积累的研究——资本存量和资本流量的测算 [J].
孙琳琳 ;
任若恩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3) :837-862
[10]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 [J].
洪开荣 ;
浣晓旭 ;
孙倩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