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岩溶大泉近50年的流量变化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25
作者
郭清海
王焰新
马腾
李录秀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2]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
关键词
岩溶; 山西; 泉流量; 衰减; 气候; 人类活动; 全球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山西岩溶为中国北方岩溶之典型代表,岩溶水是当地最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各岩溶泉的流量大都以衰减为主要变化特征.本文以娘子关泉、辛安泉、郭庄泉、神头泉、晋祠泉、兰村泉、洪山泉等7个岩溶大泉为例,将岩溶泉的流量变化过程划分为天然波动阶段与人类活动影响叠加阶段,其流量衰减主要受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控制,其中前者的贡献约为60%,后者的贡献约为40%;而根据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又可将泉流量衰减模式初步划分为天然衰减为主型、开采衰减为主型、混合衰减型三类.7个岩溶泉总还原流量的变化与同期全球气温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对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变暖与干旱化过程具有指示意义,表明岩溶泉的流量演化过程分析可以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种新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全球变化 [J].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 2003, (16) :1705-1720
[2]   中国南方更新世网纹红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子化石记录 [J].
谢树成 ;
易轶 ;
刘育燕 ;
顾延生 ;
马振兴 ;
马振兴 ;
林文姣 ;
王先彦 ;
刘刚 ;
梁斌 ;
朱宗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5) :411-417
[3]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古全球变化研究 [J].
郭正堂 ;
刘东生 .
中国科学基金, 2000, (02) :19-23
[4]   1998年: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暖的一年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气象, 1999, (08) :3-5
[5]   高海拔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 [J].
李新 ;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185-192
[6]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J].
张志强 ;
孙成权 .
科学通报, 1999, (05) :464-477
[7]   南极海洋沉积物中Heinrich层的发现及其全球变化意义 [J].
侯红明 ;
罗又郎 ;
郑洪汉 ;
王保贵 ;
汤贤赞 .
科学通报, 1998, (10) :1206-1210
[8]   岩溶与全球变化研究 [J].
袁道先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5) :471-474
[9]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J].
施雅风 ;
张祥松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09) :968-977
[10]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能影响 [J].
叶笃正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6, (02) :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