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浅层气藏储层识别技术

被引:23
作者
唐建明 [1 ]
杨军 [2 ]
张哨楠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德阳分院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地震响应; 地震属性; 空间展布刻划; 非均质性; 储层识别; 远源气藏; 川西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坳陷陆相沉积领域浅、中层(深度大约在500-3000 m)天然气藏属近常规到致密砂岩远源气藏。这些气藏主要分布在侏罗系─白垩系的地层中,并形成了如新场气田、洛带气田、新都气田、马井气田等大、中型气田。川西坳陷的中、浅层气藏具有储层发育良好、输导条件较好、储层展布与构造配置关系好及封盖保存条件良好等特点。储层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前缘毯状砂体、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湖底扇砂体等为主,储层地球物理特性通常表现为低波阻抗特征,与围岩具有良好的波阻抗差异。川西坳陷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表覆盖有几米至200多米厚的卵石和沙土,高频吸收严重,原始地震记录干扰波(面波、声波及折射波)发育,信噪比较低。因此,川西坳陷中、浅层气藏储层识别成功的关键技术是卵石覆盖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保持含气地震响应特征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正演模拟指导下的储层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和储层空间展布刻划及多学科协同的综合评价等。川西中、浅层气藏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震勘探技术在气藏分布范围确定、空间几何形态描述、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沉积相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高产富集带预测、含气性识别等方面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9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