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地区硒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背景

被引:28
作者
张光弟
葛晓立
张绮玲
罗代洪
刘新平
FordyceFM
毛大钧
苏宏灿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
[3] BritishGeologicalSurvey
[4] 恩施州卫生防疫站
[5] 恩施州妇幼保健医院
关键词
Se分布,地质地球化学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76,P59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湖北省恩施州存在一个高Se环境区和一个低Se环境区。它们曾分别暴发流行过人体Se中毒和克山病。在高Se区的地层岩石中共有5个含Se层位,因而本区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都存在高Se地质背景,但Se中毒只发生于下二叠统茅口组上段和吴家坪组控制的范围内。富Se的二叠系岩石中以硅质炭质页岩含Se最高(平均247.72×10-6),其次为含炭硅质岩(平均52.4×10-6),最低为硅质白云岩(平均3.13×10-6)。Se质量分数随上述岩石类型降低的趋势与这些岩石中有机炭浓度依次降低有关。高Se区同一地层岩石在不同地点发育的土壤总Se质量分数和水溶性Se质量分数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划分出3种土壤Se的分布类型,并据此提出进行高Se中毒危险区的地球化学预测。高Se与低Se土壤出露范围的大小决定于其源岩所处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与产状和地形坡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富Se岩石和缺Se岩石各自产于褶皱的两翼和向斜核部。产状平缓且与坡度方向一致,呈面状大面积出露,其派生的土壤Se影响范围较大。在挤压褶皱两翼的富Se岩层产状陡,呈狭窄条带出露,其派生的土壤Se影响范围取决于搬运介质的性质、强度以及所处的地形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鄂西的硒资源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郑宝山
    严良荣
    毛大钧
    苏宏灿
    周怀阳
    夏卫平
    洪业汤
    赵伟
    陈福
    朱笑清
    Iain Thornton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3, (03) : 204 - 212
  • [2] 湖北省利川县谋道区克山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毛大均
    梁德高
    [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83, (03) : 17 - 19
  • [3] 湖北恩施地区原因不明脱发脱甲症病因的研究
    杨光圻
    王淑真
    周瑞华
    孙淑庄
    满荣娥
    李慎思
    李振波
    赵先荣
    刘汴生
    沈长岭
    梅皇友
    王翔九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1, (S2)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