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14
作者
陈朋
马燕武
谢春刚
祁峰
机构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博斯腾湖;
D O I
10.13721/j.cnki.dsyy.2014.02.007
中图分类号
S931.1 [渔业资源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10年6月、8月和10月博斯腾湖大湖区主要捕捞网具渔获物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其鱼类组成、区系结构、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变迁。共采集到鱼类19种,隶属于4目8科,由5个区系类群构成;优势种有鲫(Carassius auratus)、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黄黝(Hypseleotris Swinhoni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多样性特征指标平均值为Margales丰富度指数(R)0.9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0.95,Wilhm改进指数(H″)1.14,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Dn)和(Dw)分别为0.82和0.73,Pielou均匀度指数(J')0.43,Simpson单纯度指数(C)0.55;小型鱼类鲫和池沼公鱼渔获量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4.1%和10.9%。较2000年调查相比,南方大口鲶和乌鳢为新记录种,云斑此次未采集到;鲤、草鱼、鲢和鳙渔获量无较大变化,而鲫和池沼公鱼渔获量分别增长了114%和96%,鱼类群落结构小型化形势更加严峻;池沼公鱼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应充分利用,而鲫经济价值较低,应加强控制,食鱼性鱼类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制鲫的作用,但由于湖中乌鳢和南方大口鲶种群较小,尚未发挥较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博斯腾湖矿化度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分析 [J].
王静 ;
陈勇民 ;
周孝德 ;
郭梦京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 (01) :111-113
[2]   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浅析 [J].
张建平 .
环境科技, 2010, 23(S2) (S2) :76-79
[3]   博斯腾湖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浅析 [J].
杜新宪 ;
许月英 .
干旱环境监测, 2009, 23 (02) :113-116+121
[4]   天然经济鱼类小型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J].
刘其根 ;
沈建忠 ;
陈马康 ;
童合一 ;
李家乐 ;
陈立侨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01) :79-83
[5]   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J].
谢松光 ;
崔奕波 ;
李钟杰 ;
不详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0, (01) :72-81
[6]   滆湖天然鱼类小型化及其对策 [J].
童合一 ;
刘其根 ;
陈马康 ;
杨和荃 ;
万青 ;
孔优佳 ;
余宁 ;
于能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2, (Z2) :124-135
[7]   中国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技术的进展 [J].
张幼敏 .
水产学报, 1992, (02) :179-187
[8]   浙江近海棘头梅童鱼的分布生物学与资源变动 [J].
吴常文 ;
王伟宏 .
海洋渔业, 1991, (01) :6-10
[9]  
博斯腾湖鱼类资源及渔业[M].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郭焱[等]著, 2005
[10]  
中国鲤科鱼类志[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伍献文等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