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模式

被引:10
作者
雷明
孙曙光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TFP); 技术进步; 管理效率; 匹配度;
D O I
10.19523/j.jjkx.2010.01.005
中图分类号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率的传统测度方法给出了一种恰当扩展。在广义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将TFP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这两者的匹配度的变化上。结果表明,和技术水平一样,组织管理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引进了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二者之间的匹配度,本文提供了理解TFP变动的新的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综述 [J].
王云秀 ;
秦伟广 .
时代经贸, 2008, (S1) :110-111
[2]   值得十分关注的ERP国际化管理模式 [J].
马艺 .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28-31
[3]   R&D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分析 [J].
刘建翠 .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05) :51-54
[4]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J].
曲建君 .
经济师, 2007, (01) :76-77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6]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7]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8]   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 [J].
郑京海 ;
刘小玄 ;
Arne Bigsten .
经济学(季刊), 2002, (02) :521-540
[9]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J].
姚洋 .
经济研究, 1998, (12) :29-35
[10]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及其意义 [J].
纪秋颖 ;
徐建平 .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