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下部砾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60
作者:
李锦轶
和政军
莫申国
AndreyA.Sorokin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布拉格维申斯克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漠河盆地;
绣峰组下部砾岩;
早白垩世;
侏罗纪前陆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漠河盆地南缘绣峰组下部砾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其碎屑物除了主要来源于被前人置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外,还含有火山岩砾石;与上部砂岩之间被断层分隔而不是连续沉积。作为该砾岩主要源岩的花岗岩中的锆石蒸发法年龄为354~164Ma,锆石SHRIMP定年揭示其最后一次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180~190Ma);全岩-长石-黑云母内部Rb-Sr等时线年龄为177~191Ma,黑云母Ar-Ar年龄为171~175Ma,表明该岩基在中侏罗世还深埋地下没有出露地表。其中的火山岩砾石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区域上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类似。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该砾岩的形成时代不是中侏罗世,而可能是早白垩世;漠河盆地是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而不是侏罗纪陆内断陷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