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牛品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41
作者
陈幼春
曹红鹤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黄牛; 生物多样性; 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3 [畜禽遗传、选种、育种];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总结关于中国黄牛起源和品种多样性的文献 ,依据头颅骨分类、毛色、血液蛋白多态性、体型体态、染色体组型、线粒体DNA和考古论证的资料可知 ,在各地的牛种中 ,中国的无峰牛来自于两种原牛 :在长城以北有长角型的普通牛的分支土雷诺蒙古利亚 (turano mongolia)和青藏高原有矮型的短角型普通牛 (draft pimigenius) ;有峰牛来自于三种原牛 :来自北非、西亚的瘤牛 ,印度瘤牛和东南亚瘤牛。这些牛的后裔大多以混血种形态存在 :关中和中原地区牛受西亚瘤牛的影响 ,胸垂较发达 ,多皱折、体格较大 ,云南部分高峰牛受印度瘤牛影响 ,东南地区高峰牛为古代准牛属爪哇牛被东南亚瘤牛吸收杂交的后裔 ,属矮小型 ,体躯无脐垂 ,有胸垂而皱折贫乏 ,肩峰属头位 ,耳端较尖而不下垂。在起源上 ,藏牛为原始种 ,海南高峰牛 (zebusinesis)为一个瘤牛的发源地 ,云南高峰牛是一个特殊种 ,南阳牛是含有非洲瘤牛血液的特殊种。全国的黄牛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系统三大类型 ,根据体态特征分为无峰、低峰和有峰三种 ,按地理分布为蒙古、黄淮和长珠三组。现代国民经济发展引进近 30个外国品种 ,加速了地方品种的灭绝。本文还提出了家牛保种应以特殊品种和边缘地区以及特有生态区牛种为主的主张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地方黄牛的遗传多样性 [J].
涂正超 ;
张亚平 .
生物多样性, 1997, (02) :11-15
[2]  
中国黄牛生态种特征及其利用方向[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 1990
[3]  
中国的畜牧[M]. 永祥印书馆 , 许振英撰, 1950
[4]  
中国家畜遗传资源研究[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常洪主编, 1998
[5]  
现代肉牛生产[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陈幼春编著, 1999
[6]   云南瘤牛 [J].
曾养志 .
畜牧兽医学报, 1984, (04) :1-6
[7]   云南牛亚科动物来源的探讨 [J].
许文博 .
中国畜牧杂志, 1983, (04) :36-38
[8]   我国黄牛属(Bos)五个种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J].
单祥年 ;
陈宜峰 ;
罗丽华 ;
曹筱梅 ;
宋继志 ;
曾养志 .
动物学研究, 1980, (01) :75-81
[9]   编制中国牛种体型外貌调查提纲的探讨 [J].
陈幼春 ;
常洪 .
中国黄牛, 1987, (03) :75-77
[10]   婆罗门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效果研究续报 [J].
邹霞青 ;
梁学武 ;
许清白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9, (02) :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