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梯度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高俊琴 [1 ]
徐兴良 [2 ]
张锋 [2 ]
王春梅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水分梯度; 高寒沼泽湿地; 沼泽土; 泥炭土; 活性有机碳;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3.022
中图分类号
S153.62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沿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形成的水分梯度,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LC)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有机碳和全氮沿水分梯度(减小)变化趋势一致,即在表层0—10cm湿润环境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远高于淹水环境和过渡地带,而10—30 cm沿水分梯度差异变小。泥炭土的有机碳和氮素含量在湿润环境远大于淹水(流水)环境。这说明当时的挖沟排水疏干沼泽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壤有机碳或者释放到大气中,或者随水流流失。沼泽土活性有机碳在表层0—10 cm沿水分梯度升高;在10—30 cm差异变小,与有机碳和氮素的变化趋势一致。泥炭土的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升高,与泥炭土有机碳和氮素变化趋势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两种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差异。沼泽土的碳氮比沿水分梯度有降低的趋势而泥炭土的碳氮比沿水分梯度有升高的趋势。此外,高寒沼泽土碳氮比,pH值以及机械组成都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素和活性有机碳的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洞庭湖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碳、氮及其垂直分布 [J].
彭佩钦 ;
张文菊 ;
童成立 ;
王小利 ;
蔡长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49-53
[2]   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分布特征 [J].
王琳 ;
欧阳华 ;
周才平 ;
张锋 ;
白军红 ;
彭奎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12-1019
[3]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杨丽霞 ;
潘剑君 .
土壤通报, 2004, (04) :502-506
[4]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 [J].
张文菊 ;
吴金水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58-563
[5]   霍林河流域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 [J].
白军红 ;
邓伟 ;
朱颜明 ;
栾兆擎 ;
张玉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9) :1494-1498
[6]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 [J].
沈宏 ;
曹志洪 ;
胡正义 .
生态学杂志, 1999, (03) :33-39
[7]  
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编.若尔盖高原的沼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